聯系人:劉小姐,李小姐,王小姐
Tel:010-62000662,62051209
Fax:010-82036512
Mobile:13701081790
Email:bjqingda@126.com
Web:www.tsingtek.com
QQ:453189731
微信:13701081790
地址:北京市海淀區花園東路32號花園公寓A402室OLED電視陷入灼屏危機,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等離子?
OLED電視陷入灼屏危機,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等離子?
從高鐵技術,到屏顯技術、識別技術,每一次重大技術路線選擇,影響著行業前進的方向和格局,不是每一項技術**都能改變世界。
OLED電視灼屏問題越來越多,危機愈演愈烈,讓人扼腕嘆息,也在意料之中,這**似乎早已注定。
OLED和QLED一直存在路線之爭,一方是以LG、創維為代表的OLED陣營,一方是以三星、TCL為代表的QLED陣營。現在看來,QLED才是大屏電視的正途,而OLED壽命問題明朗化、未來命運堪憂,這場路線之爭正逐步劃上句話。
從索尼OLED TV在美俄市場的灼屏之殤,到Rtings的11周評測,OLED電視的灼屏現象已經不是個案,所謂的天價**產品不過是短命黃花。而QLED的量子點技術卻越來越成熟,QLED電視的全球銷量呈現高速增長之勢,未來格局已經非常清晰。
灼屏危機倒逼發問,技術成熟度成問號
據媒體報道,索尼OLED A1E電視在美國、俄羅斯兩大市場頻頻出現灼屏事件,310個俄羅斯賣場中,有240多臺出現灼屏現象。這是OLED電視的嚴重挫折,說明灼屏問題已經非常嚴重,對本來風云飄搖的索尼來說,無疑是一個沉重打擊。
加拿大專業評測媒體Rtings進行了不同面板的實驗評測,整個評測將長達一年,進行了專業、嚴格、公正的長期評測,結果也證明了OLED電視的嚴重灼屏問題。50周實驗進行不到五分之一,OLED TV出現灼屏現象,出現長久性的屏幕殘影問題,這個評測選擇的是LG OLED TV B6,想必LG會非常郁悶。
諸多灼屏現象不可忽視,OLED TV的技術成熟度成為很大的問號,雖有自發光、廣視角、幾乎無窮大對比度、耗電低、反應速度快等優點,但是,掩蓋不了灼屏問題這一個致命傷。電視畢竟不是快消品,不能年年換、天天換,成本高昂的OLED TV距離消費者可能會越來越遠。
中國科學院的歐陽鐘燦院士明確指出,OLED屏幕*大問題是壽命短,一般使用3年,藍光就會變紅,QLED更適合大屏幕電視。相比之下,QLED陣營越來越強大,三星標定「亮、久、廣」,TCL標定「高、純、久」,都有一個「久」字,可謂直指LG、海信等OLED陣營的痛處。
量子點電視已成大勢,路線之爭清晰化
從材料學維度,OLED屏幕使用有機材料,使用一段時間會出現降解問題,也就是「灼屏」現象,在智能手機上使用尚可,畢竟手機接近于快消品,但在大屏幕電視上看起來并不適用。相比之下,QLED背后的量子點技術采用無機材料,壽命長、亮度高、畫面穩定,據說三星要在中國實行「十年灼屏保險」,足見量子點技術已經非常成熟。
三星比LG更加聰明,當年三星同時研發QLED、OLED,隨后果斷傾力推動QLED TV,不僅搶占了**電視的市場制高點,更是帶動了QLED電視的產業崛起。現在,QLED TV已經勢不可擋,三星、TCL的市場攻勢非常猛烈,LG很可能挺不住,索尼就更不用說了。
DisplaySearch在2014年曾大膽預測,2016年全球OLED銷量會在600萬左右,但是,事實上只有72萬臺,理想和現實之間的鴻溝有點深。
相比之下,量子點電視勢如破竹,在中國市場的年增長率高達100%。中怡康監測數據顯示,2016年QLED零售銷量是OLED電視的7倍。
DisplaySearch完全倒向QLED,他們預測中國2017年QLED電視銷量會達到120萬臺,全球銷量將達到600萬臺。OLED的預期市場地位遠遠沒有實現,反倒是QLED電視馬上將突破年銷量600萬臺。
OLED電視在為灼屏問題苦惱,三星等QLED陣營卻展開了**攻勢,三星一口氣推出4大系列、8個型號的QLED TV,TCL也推出大量新品、增加營銷力度。
此時的**彩電江湖,正在進行一場加速**戰,QLED陣營似乎想要徹底擊垮OLED陣營,而OLED陣營似乎沒有太多抵抗力,無論是屏幕壽命,還是量產成本、量產規模,OLED都不是QLED的對手。
沒有萬能的技術,只有恰當的技術,OLED電視會是下一個等離子嗎?
OLED、QLED都代表了人類追求高畫質產品的**探索,技術本身沒有高低貴賤,都是人類科研**成果。但是,任何技術都有其*佳應用場景,比如OLED屏在手機領域是很恰當的,但在大屏電視領域,QLED才是*佳選項,沒有萬能的技術,只有恰當的技術。
在這個星球上,除了上帝、佛祖之類的神靈,沒有萬能的人或事物,誰敢自稱萬能,不是騙子就是投機分子。人類*偉大之處,就是能夠自我反省、自我修正,挫折和失敗不可怕,可怕的是一直假裝。
即便OLED電視*終失敗,也不代表OLED陣營的企業不優良,只是沒有選對技術路線方向,他們的**努力值得尊敬。我個人認為,OLED陣營企業應該更加理性務實一些,該轉向就轉向,適度靈活一些,避免在技術浪潮中迷失和消亡。
良品率低,壽命端,灼屏危機一浪又一浪,OLED電視正在遭遇**的危機,有人說OLED電視可能成為下一個等離子電視。
這并不是危言聳聽,回想一下手機江湖,很多優良企業死于windows mobile體系,本可以快速轉向安卓,卻一路不回頭,*終成為昨日黃花。
在正確的時候,做正確的事兒,是智者的選擇。**產品是否成功,并不完全取決于某個單一技術的巨額投資,并非哪個技術投入大就更牛一些,當年的等離子可是晃點了全行業。
只有順應時代、順應消費者需求的技術**,才能贏得未來世界的王冠;只有贏得市場的產品,才是成功的產品;只有贏家,才有未來話語權。(文|柳華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