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三级韩国三级欧美三级,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欧美,阳茎伸入女人阳道视频免费,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

新聞詳情

不在同一起跑線 量子點落后OLED至少5年

日期:2025-05-27 11:09
瀏覽次數:1101
摘要: 不在同一起跑線 量子點落后OLED至少5年 對于彩電企業來說,一個問題必須回答:未來五年,會再次上演當年“液晶與等離子相爭”一幕嗎?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,未來的電視之爭,必定是OLED和QLED之爭。 前不久,三星電子悄悄地給量子點電視注冊了一個新的名字:QLED。從而和TCL命名的QUHD區隔開來。知情人士稱,三星此舉另有深意:不希望公眾對量子點電視的印象停留在“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”層面。 同稱為量子點電視,一個叫QLED,一個叫QUHD;一個...

不在同一起跑線 量子點落后OLED至少5年

 

對于彩電企業來說,一個問題必須回答:未來五年,會再次上演當年“液晶與等離子相爭”一幕嗎?

越來越多跡象表明,未來的電視之爭,必定是OLED和QLED之爭。

前不久,三星電子悄悄地給量子點電視注冊了一個新的名字:QLED。從而和TCL命名的QUHD區隔開來。知情人士稱,三星此舉另有深意:不希望公眾對量子點電視的印象停留在“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”層面。

同稱為量子點電視,一個叫QLED,一個叫QUHD;一個產品,兩個名字。這是個有趣的現象。

但是,關于量子點電視的真相,可能沒那么有趣。

 

事實是,量子點電視分為一代、二代,目前處于一代時代——即以量子點為背光源的液晶電視,本質上仍是液晶電視。

對此,作為量子點電視兩大代表型企業之一的TCL,有較為清晰的解釋:

現階段的光致發光量子點是一種全新的背光源,相比傳統白光LED電視,量子點產品有著凌駕于OLED的全色域顯示能力,窄頻帶連續光譜,色彩純度更 高,95%接近于自然光,色彩還原能力強大,色彩**性高……因此可以說量子點是目前*好的液晶電視背光技術,能顯著提升畫面的色彩表現,而不是單純調高 飽和度這么簡單。” “量子點電視基于液晶面板,量子點本身也是高性能背光技術,因此在現有產品上運用量子點背光即可達到驚人的畫面表現。

 

不在同一起跑線 量子點落后OLED至少5年

顯然,TCL把現階段的量子點電視,定義為“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”。這是嚴謹的。

未來,有無可能制造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,即電致發光量子點電視?即我們常說的二代量子點電視?

TCL提供的資料稱:

現階段使用的量子點技術只是光致發光,*終要實現的是電致發光,也就是通電自發光。目前這項技術TCL已經開發成功,量產只是時間和成本的問題。今后甚至可以通過量子點的電致發光來實現印刷式生產,電視、窗簾都可變成電視,印刷顯示技術前途無量。

這段話的意思是,量子點將從“光致發光”向“電致發光”方向發展,并*終實現量子點顯示。

二代量子點電視何時才能問世?TCL給出的答案是:從現在開始,3年后從研發進入生產化階段,5年后實現打印技術產品化。

綜上所述,目前把量子點背光源液晶電視稱為“量子點電視”是極度不嚴謹的,不排除有企業故意誤導消費者之嫌。

換言之,消費者要想買一臺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,還要再等上3—5年。

如果3、5年后,真有電致發光量子點電視問世,我認為這種等待是值得的,畢竟,真正的量子點電視和OLED一樣,具備柔性顯示特性,二者將合力推動“顯示無處不在”時代到來


不在同一起跑線 量子點落后OLED至少5年

那么,QLED和OLED之間有無關系呢?

對此,LGD OLED事業部社長呂相德有一番解釋,他說:1、二代量子點電視也能自發光,在理論上能實現OLED電視的優勢。2、QLED采用無機物質,發光原理雖與 OLED類似,但還需要確保QD元件的可靠性和開發水溶性印刷工程技術。因此,為生產QLED電視,需要QLED材料和設備,預計商用化還需要4—5年時 間。3、QLED電視只適用印刷顯示技術,而OLED既可以適用蒸鍍技術又可適用于印刷顯示技術。4、OLED電視做得好的企業,QLED一定能做得好。

哪種顯示技術更能有效降低生產成本?

呂相德的回答是:從原理上講,OLED要大幅度降低成本要靠印刷顯示技術。但他補充道:4K OLED到今年年底,良品率有望達到85%,“LCD確保80%的良率耗費了10年時間,而OLED僅用了2年就已達到,今后良率還會快速增長。”

LG有無印刷顯示技術方面的研發或技術儲備?

呂相德的回答是:“目前,我們也在不斷研究印刷顯示技術,其中8.5代OLED線已經引進了印刷顯示技術。”

呂相德進一步解釋說:印刷相關的材料的開發需要一定的時間。目前LG的OLED面板采用的是蒸鍍技術,通過良率提高等方式成本也在降低,相信成本差 異會越來越小。他舉了一個例子:LG在2013年上市的55英寸全高清OLED電視售價6萬人民幣,現在中國彩電廠商上市的全高清OLED電視價格才1萬 元左右。


不在同一起跑線 量子點落后OLED至少5年

QLED市場化需要多長時間?

LG和TCL的回答基本一致:3—5年。

未來的時代,到底是OLED的時代還是QLED的時代?

三星和TCL的回答是QLED,創維和LG堅信是OLED。呂相德說:QLED和OLED的結構和性能都非常相似,但是從呈現色彩方面來 說,QLED比OLED的色彩呈現更容易一些。從整體來講,OLED是LG一如既往要做的事業,如果QLED材料成本下降的話,LG也會考慮,“但我們仍 然認為未來的技術是OLED”。

“殘影”和“壽命短”,一直是OLED備受攻擊的焦點,對此,LGD銷售常務李廷漢說:“通過回路補償算法,LGD已經解決了OLED殘影問 題”;“OLED已經確保可以保持5萬個小時以上的時間,按照每天觀看8小時來算,相當于可以有超過17年的壽命。數據顯示,中國消費者更換電視的周期是 6年左右。”

由于各利益的關系,TCL、三星對量子點電視的描述明顯好于OLED,而創維、LGD對OLED的描述明顯好于QLED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對于旁觀者的我們來說,需要做出判斷。

不管怎么說,有一點可以肯定,未來的電視方向之爭,正在越來越清晰地指向OLED和QLED,其他顯示技術將在O與Q的較量中被邊緣化。至于誰將成為當年的液晶?誰將成為當年的等離子?只能等待時間給出*權威的回答。

我本人對一代量子點電視持保留態度,對二代量子點電視持期待的態度。在我看來,QLED和OLED的高度相似的結構和性能,決定了它們將共同為“顯 示無處不在”時代的到來做出貢獻。至于誰將“笑到*后”?要看誰能把成本做到更低?誰能率先實現產業化?以及誰能及早被消費者接受?

我的疑問是:假若3至5年后真正意義上的量子點電視才能問世,屆時OLED技術勢必更成熟、成本更低,甚至不排除已大規模進入消費者家庭,作為新生 產品的量子點電視,能和OLED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嗎?好比兩個人比賽馬拉松,一個人已經提前跑了三個小時,另一個人即使跑得再快,能跟上嗎?

一個是“陽光照進了現實”,一個是“美好的藍圖”,這可能才是OLED和QLED*大的區別。